台灣婦產科內視鏡暨微創醫學會

衛教文章

介紹內視鏡手術

內視鏡暨微創醫學介紹 / 尚未分次類別資料來源:台灣婦產科內視鏡暨微創醫學會

單孔內視鏡手術

台大醫院婦產部 童寶玲醫師

  近幾年,內視鏡手術已進展到「單孔」內視鏡手術,腹腔不再是三至五個小傷口,而是單一個傷口,位在肚臍眼,手術後傷口癒合完全不留疤!有些學者認為單孔內視鏡手術是帶領二十一世紀新醫療研發成果的第一班列車,因單孔內視鏡手術的誕生,將促使醫療技術更上一層樓,出現更多革命性的變化。

單孔內視鏡手術的定義

  單孔內視鏡手術有很多不同種類及手術配備。共通的做法是在肚臍眼切開一條約2.5公分長的傷口,把內視鏡手術所需要的工具,包括照明影像系統、充氣系統、剪刀、鑷子、止血器及縫合器等,全部由肚臍眼的小傷口塞入腹部,進行微創手術。手術進行中,所有的器械必須「平行」前進。因此,困難度較傳統內視鏡高出許多。

單孔內視鏡手術的由來

  1969年,美國婦產科Wheeless醫師,首先從肚臍眼切開,以單一傷口進行腹腔鏡輸卵管結紮手術,報導個案高達1000例以上。1992年,Pelosi醫師將該技術應用於子宮切除及盲腸切除。但困難度很高,早期的單孔內視鏡盲腸切除術是把盲腸拉出來,在肚臍的傷口外進行盲腸切除及縫合。因此單孔內視鏡手術不太流行。直到1998年後,越來越多的新器械出現,單孔腹腔鏡手術才逐漸被推廣。2009年韓國發表第一例單孔內視鏡執行子宮切除手術,造成很大的轟動。從此,單孔內視鏡手術,從韓國開始流傳到世界各地。

新器械的發明帶動了單孔內視鏡手術

  在進行單孔內視鏡手術時,所有的器械會出現「打結」狀況,開刀者會和助手的手撞在一起,而體內的器械更是糾成一團,鏡頭和剪刀等器械「平行」,因此不容易「看見」剪刀口剪開的組織。因此我們需要「改良」的器械。新一代的器械,包括可轉彎的鑷子、剪刀、縫合針和鏡頭,可同時進行止血和切割的器械(可減少器械重複取出置入的步驟),可伸縮自如形狀如同撈魚用的袋子,以便於取出手術中切割下來的組織。 這些器械改善了單孔內視鏡手術的缺點,每一新器械的出現,總叫人大開眼界。不過,想當然爾,新器械的費用都不低呢!

圖一: 傳統內視鏡手術

圖二: 單孔內視鏡手術

單孔內視鏡手術收費不便宜

  這些新器械雖然改善了單孔內視鏡手術的一些困難,但收費不便宜,為了「節源」,很多醫師還是辛苦一點,選用傳統的器械進行單孔內視鏡手術。尤其是「簡單」的手術,傳統器械也還不錯。

  醫療結合上現代科技時,很多以往認為不可能的事情,現在都可輕易完成。甚至有更多現代醫療是以往無法想像的。現代醫療提供高品質的生活,更尊重人類的權益,相對的因為是智慧的累積,因而也是昂貴的醫療。為了提供優良的醫療服務,需付出昂貴的醫療費用,已是目前各種醫療科技產業的共同趨勢。

表一 列舉目前不同婦科手術使用單孔內視鏡手術的難易度情形

簡單 中度 困難
卵巢切除
輸卵管切除
輕到中度的子宮內膜異位症手術
輸卵管結紮
子宮切除 子宮肌瘤切除
卵巢腫瘤切除
淋巴腺切除
中度到重度的子宮內膜異位症手術

註: 文章部分內容刊載於健康世界。

分享: Facebbok Plurk